九江学院教务处

站内搜索:

 首页  作息时间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教学建设  教师发展  专业认证  劳动教育  办事指南  文件下载 
  当前位置:文章正文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2023-04-13  

 

一、任课教师或教师团队简介

《环境规划与管理》为环境类专业核心课程,开设在本科三年级,共32课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生态文明融合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课程团队成员8人,教学团队建设情况如下:

(一)课程教育教学

1.一流课程建设成效显著:该课程先后获批江西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江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2020年获江西省防疫期间线上优质课优秀奖。

2.教学团队建设水平有突破“问山问水”生态文明教育教学团队在2022年先后获批九江学院和江西省高水平省级本科教学团队;团队教师在2022年江西省青教赛工科组荣获三等奖。

(二)课程思政建设

1.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课程有成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核心思政元素探索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路径,相应教学成果有江西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江西省高校教改课题3项。

2.地域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典型案例有提炼:挖掘地域“山江湖”资源和提炼江西生态文明实践,相应教学成果有江西省长江流域产业生态模拟与环境健康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重点项目1项,论著2部。

3.教师课程思政培训有组织:团队先后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及校内课程思政培训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4.教研沙龙共提高:课程团队在教学实践中定期开展生态文明教学沙龙活动,开展集体教研,共同研究课程思政教学内涵,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发现不足,不断优化。

(三)获得教学奖励

1.依托地域资源的生态文明资源建设及思想教育研究成果丰硕: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1

2.课程思政教学有保障:获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师1次,校课程思政比赛二等奖1次。这些成果为课程思政课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环境规划与管理

课程类型

○综合教育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   ○实践类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32

     

2

教学方式

○线下        ○线上     ●线上线下混合式

三、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与目标

环境工程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环保相关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对环境治理和保护起着统筹协调作用。生态文明思想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核心源泉。因而,课程思政建设方向是培养具有生态文明融合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总体设计:基于前期成果“双融合”生态文明教育机制(融合地域资源、融入学科专业),构建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生态文明涵养的四位一体课程思政融入模式。在对课程整体设计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提炼生态文明地域特色资源,创新融合方式,形成可执行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并持续优化完善。

课程思政目标课程以生态文明观念养成为核心主线,增强学生在环保、法治方面的意识,逐步形成和践行绿色发展、合作共赢等观念,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四、课程思政元素与融入点

章节

专业知识点

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与方式

1.1

环境规划与管理基本概念

环保意识、家国情怀、

环保历史、中华先贤治理思想介绍

2.2

环境法律知识

法制意识

环保相关法律案件

3.3

生态学原理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

环境修复案例分析

4.1

理论和数学基础

严谨工作态度

最优化分析方法案例分析

6.1

流域水环境规划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8.4

城市污染规划

环境治理

生活垃圾分类、大气污染治理等案例分析

9.2

城市生态规划

人与自然和谐

生态城市调研分析

11.2

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绿色发展

产业园等案例分析

12.1

生态产品和生态标志

责任意识

践行绿色生活

12.2

生命周期评价

系统观念

生命周期评价的案例分析

13.3

环境风险

预防思想

危险化学品危险案例

 

五、代表性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案例一

(一)案例基本信息

1.案例命名:知法于心,守法于行--环境法律责任

2.对应章节:第二章第二节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二)案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环境相关的法律责任及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熟知新环保法的内容。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法律知识学习可以提高对环保法律知识的认知和应用能力,提升对环保案件的初步分析解读能力。

3.价值塑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坚持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法律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4.生态文明涵养目标:通过环保法律知识学习,学生可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用好法律武器,推进生态文明法制建设。

(三)案例主要内容

【案例一】三清山巨蟒峰事件

2017415日凌晨4时左右,张某明、毛某明、张某三人携带电钻、岩钉(即膨胀螺栓,不锈钢材质)、铁锤、绳索等工具到达巨蟒峰底部。张某明首先攀爬,毛某明、张某在下面拉住绳索保护张某明的安全。在攀爬过程中,张某明在有危险的地方打岩钉,使用电钻在巨蟒峰岩体上钻孔,再用铁锤将岩钉打入孔内,用扳手拧紧,然后在岩钉上布绳索。张某明通过这种方式攀爬至巨蟒峰顶部。之后,毛某明、张某沿着张某明布好的绳索分别攀爬到巨蟒峰顶部。三人被发现后,被带到公安机关。

上饶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判处张某明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被告人毛某明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被告人张某免予刑事处罚。上饶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被告张某明、毛某明、张某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在全国性媒体上刊登公告,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连带赔偿环境资源损失计人民币600万元,用于公共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赔偿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人上饶市人民检察院支付的专家费15万元。

【案例二】机动车检测尾气超标被罚款

刘师傅开着1辆小货车,在经过路口时被交警拦住了,刘师傅有些茫然,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事情,没有违章驾驶啊?警察说和违章驾驶无关,我们将对机动车尾气进行检测。”“您的车辆尾气严重超标了,正常值应该在2.5以内,您的货车是5.33单位。根据法律规定,将对您处以300元的罚款。

【案例三】两家公司环境污染事件案例分析。

A化工厂和B造纸厂座落在一条小河的两岸。化工厂生产中排放三氯化铁残液,造纸厂生产中排放漂液废水。两工厂的排放浓度均不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再河水水位正常情况下,均不会对河水造成污染。某年该地大旱,河水明显减少,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冲入造纸厂的排污口,两股废水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氯化氢,致使在河边劳动的12名搬运工人中毒晕倒,送医院抢救后脱险,受害人为此支付医疗费86000元,经当地环保部门对两工厂排污口监测,两工厂排污浓度均达标排放,排放方式亦未违法。当地环保部决定对两工厂各罚款6000元,并应12名受害者请求责令两工厂赔偿受害人医疗费86000元,每个工厂43000元,两工厂承担连带责任。

【案例四】以非法捕捞案件

XX采用电网捕捞的方式在长江江西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捕鱼57.68公斤。两人均犯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各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四)案例教学设计

1.案例导入

第一步:事件导入三清山巨蟒峰事件。

引发学生【小组讨论】爬三清山巨蟒峰被拘留的几位“驴友”究竟做错了什么?依据什么做出判刑+罚款600万的处理结果,合不合理?

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学生在讨论课前预习中查找的相关案件,并进行讨论分析,明确我们现在环境污染或破坏后法律治理的力度之大。

第二步:再分别通过环境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三方面展开,通过案例分析3种环境责任的特点和异同。

1)环境行政责任:机动车检测尾气超标小案例,讨论分析环境法律责任,并以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2)环境民事责任:两家公司环境污染事件案例分析,讨论分析为何要承担环境民事责任。

3)环境刑事责任:以非法捕捞分析,指出环境刑事责任的特点,越错越有责。

2.教学方法

1)教学形式选择

采用学生查阅资料后讨论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环节,有助于更好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2)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线上利用大学MOOC提前发布预习要求:网上查阅生态环境损害案例。线下教学采用慕课堂参与讨论分析。

3)考核评价方案

课程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通过学生线上的预习、讨论、检测等教学过程的记录、行为学观察进行评价、反馈。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三清山环境案例分析为切入点,通过教师教授、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及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

学生课后表示,虽然以前了解国家在大力治理环境,现在才知道国家如何用严格的制度来保护环境。学生表示以后一定会提高法制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知法懂法用法,用法律武器为我们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同时老师也教学相长,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完成课堂任务。案例事件可以根据环境热点问题在以后的教学种及时进行更新。

 

案例二

(一)案例基本信息

1.案例命名:大国担当,风雨同行--城市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2.对应章节:第八章第二节城市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二)案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大气环境规划内容,掌握大气质量调查。

2.能力目标:提高大气环境规划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价值塑造目标:坚定绿色发展理念。

4.生态文明涵养目标:通过我国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的努力体现我国的大国担当,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案例主要内容

【案例一】“双碳”目标

温室效应属于全球大气污染问题,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近年来的议题都与减接有关,减排总量及各国减接量的分配,是国家之间的博弈。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是我国按照《巴黎协定》规定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强化目标以及面向21世纪中叶的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表现为二氧化碳排放(广义的碳排放包括所有温室气体)水平由快到慢不断攀升、在年增长率为零的拐点处波动后持续下降,直到人为排放源和吸收汇相抵。“双碳”目标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有世界意义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庄严承诺。

在一次次的大会中,中国的话语权逐年上升,从侧面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了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案例二】臭氧层保护

在学习空气质量调查时,介绍空气中臭氧的危害,引导学生明确臭氧层对地面生物的保护作用,启发学生臭氧具有善恶两面性,在不同的环境下可能发挥截然不同的作用。环境保护工作也是如此,我们要根据情况,因势利导,不能一刀切。

(四)案例教学设计

1.案例导入

第一步:由温室效应导入事件“双碳”目标的提出

学生在课前引导学生了解气候大会的相关情况,特别是中国谈判,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在世界舞台的作用。

引发学生【小组讨论】温室效应如何控制?需要全球的共同努力。

学生讨论联合国气候大会及《巴黎协定》等相关内容,指出我国“双碳”目标提出的意义及重要性。

第二步:在空气质量调查时,列举我国大气污染的一些实例,提问“如果之身其中,你会如何做?”引导学生思考,“诚信、友善”“因势利导”是作为一名合格环保工作者所应具有的品质。

2.教学方法

1)教学形式选择

采用学生查阅资料后讨论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环节,有助于更好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2)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线上利用大学MOOC提前发布预习要求:网上查阅气候大会及“双碳”目标提出情况。线下教学采用慕课堂参与讨论分析。

3)考核评价方案

课程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通过学生线上的预习、讨论、检测等教学过程的记录、行为学观察进行评价、反馈。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大气污染为主线,利用国际新闻时事等多角度将环境保护的大国担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充分利用讨论和问题式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对国家、时代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课后表示,通过学习提高了国家和职业认同感。在日常生活中会多关注、多研讨,从自身做起,为“双碳”目标实现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老师也教学相长,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完成课堂任务。这一案例中有关我国在世界气候大会中发挥作用的早期资料较少,挖掘不够。以后的教学中,会将教学案例与时俱进,将核心价值观与课程内容进行多方位融合。

 

案例三

(一)案例基本信息

1.案例命名:生态文明,你我共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2.对应章节:第九章第二节城市生态规划。

(二)案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生态规划的概念、任务、内容及方法。掌握生态城市的概念和内涵及实践。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生态规划知识学习可以提高对城市建设的认知,同时提升环境规划能力。

3.价值塑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塑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生态规律制定规划。

4.生态文明涵养目标:通过生态规划知识学习,学生可加强对城市的热爱,为城市生态建设做出自己贡献,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案例主要内容

【案例一】认识国际生态都市

美国纽约-绿色城市标杆:纽约不仅投入了新的混合动力公交车和出租车,增加了数百公里的自行车道以及步行街,而且还更新了城市的渡轮,用替代燃料置换了过去的内燃机。此外,人们还种植了50万棵树苗,并将屋顶涂成白色,从而节约夏天制冷所消耗的能源。不仅如此,纽约市还对帝国大厦等建筑物进行了节能改造。

英国伦敦-雾都已成为历史:195212月一场罕见的烟雾迎头罩下,整个城市空气刺鼻难闻,这就是环保史上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由于伦敦烟雾事件,环境污染引起了英国自上而下的注意。通过多方面研究和论证,英国于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清洁空气法》,并逐渐实现了全民天然气化,停止了燃煤。英国政府还借助立法,加强对工业污染的控制。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是伦敦治理环境的另一行之有效的办法。泰晤士河是伦敦的血脉,养育着伦敦人。然而这条闻名世界的河流,上世纪50年代的污染状况达到了极点,不仅河中的鱼类不见踪影,还一度在当地居民中引发霍乱等疾病。从60年代开始,英国加大整治泰晤士河的力度,通过了严厉的治污法案,对违规排放污水的机构实施法律制裁。

日本-循环经济建设:(1)法律体系健全,《推进循环经型社会形成基本法》、《废弃物处理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及《容器包装回收再利用法》等专项法律。(2)发展模式先进,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面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模式。(3)经济扶持力度大,在税收、奖励、金融等方面对循环经济的发展给与了大力的经济支持。

【案例二】展现吴城生态特色,助力鄱阳湖候鸟保护

吴城半岛是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生态保护的重要补充区域,是研究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对迁徙候鸟影响的良好研究基地。吴城镇栖息的鸟类共312种,数量多达数百万只,在鄱阳湖全湖区均有分布。

吴城候鸟小镇,镇域规划分三类:(1)候鸟王国、世界湿地;(2)千年古镇、枕水渔家;(3)江南沙漠、户外天堂。小镇主要核心包括候鸟小镇游客服务中心、生态文明展示中心和旅游服务功能区三大区域。

1 候鸟小镇生态文明展示中心

吴城国际候鸟小镇的建设,不仅把江西特有的鸟类资源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树立全省乃至全国“观鸟经济”示范,打响世界级“观鸟经济”品牌,更是绿色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延伸生态观鸟旅游产业链条,鼓励当地百姓积极参与并从中获益,使得更多的百姓会更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爱护鸟类,把实现人、鸟、鄱阳湖和谐共处发展又推向了又一新高潮。

(四)案例教学设计

1.线上学习:课前自学国际生态大都市的相关内容

2.案例导入:

第一步:【小组讨论】国际大都市纽约、伦敦和日本在城市建设方面做了哪些举措来进行生态文明的建设?

引导学生自我总结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并学会学习和借鉴已有的经验。进一步通过内容学习掌握生态城市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第二步: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生态城市是如何建设的?我们周边有没有成功的建设经验?

引导学生了解吴城生态特色,助力鄱阳湖候鸟保护的地域特色案例。让学生在通过身边的城市,具体的案例,了解如何进行生态城市的构建,一定要做到因地制宜,发挥特色,还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3.教学方法

1)教学形式选择

采用学生查阅资料后讨论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环节,有助于更好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2)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线上利用大学MOOC提前发布预习要求:了解国际大都市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线下教学采用慕课堂参与讨论分析,线上学习与线下讨论有机结合

3)考核评价方案

课程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通过学生线上的预习、讨论、检测等教学过程的记录、行为学观察进行评价、反馈。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入手,让学生从实践中总结知识,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知,通过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进一步对案例的分析和改进,最终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通过国际和国内不同模式城市的建设实践,体会文化的差异,并进一步体会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还要贯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学生课后表示,通过学习提高了对城市的热爱,愿意在城市的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老师也教学相长,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完成课堂任务。在后期的教学中还会继续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将核心价值观与课程内容进行多方位融合。

 

案例四

(一)案例基本信息

1.案例命名:生态产业,绿色之路现代产业园

2.对应章节:第九章第三节生态产业园规划

(二)案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生态产业园的类型及内容。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生态产业园规划知识学习可以提高对现代产业的认知,同时提升产业规划能力。

3.价值塑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产业规划意识,遵循产业发展规律。

4.生态文明涵养目标:通过产业规划知识学习,学生可加强对绿色发展的认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案例主要内容

【案例一】永修星火有机硅产业园

星火工业园区是我国第一个有机硅产业园区,主要产品囊括硅油、硅橡胶、硅树脂、硅烷偶联剂、气相白炭黑五大领域,共有几千种产品,已形成有机硅产业集聚区内产品类别最多、产业链最完备、规模最大的有机硅产业集聚区,是最有条件打 造世界硅都的产业园区之一。目前,入驻企业12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8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26家。

根据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永修有机硅千亿产业”的要求,九江永修力争 2025 年实现有机硅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

https://cmalladmin-cdn.ibuychem.com/cmsmanage/downLoadImg?picId=358302

2 星火有机硅产业园

【案例二】彭泽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2020年彭泽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获批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投资建设了蔓谷田园综合体、彭泽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养殖基地等重大项目。包括3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太泊湖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芙蓉墩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和黄岭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区(芙蓉农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产业园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到85%

国家现代产业园的建设,有利于培育发展农业农村新兴经济业态,有利于做大做强现代农产品生态品牌,有利于打造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样板。

(四)案例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仔细查阅现代产业园的相关材料

2.案例导入:

第一步:【小组讨论】星火有机硅的产业园的特点及后期发展计划,讨论产业园的发展方向?

引导学生总结产业园的特点,再回归理论知识了解生态产业园的概念、内容及构建。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产业园的构建要遵循生态学规律,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要合理,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达到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经济。

第二步: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现代产业不仅体现在工业,还有现代农业的发展。

让学生了解体会九江彭泽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过程,如何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达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3. 教学方法

1)教学形式选择

采用学生查阅资料后讨论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环节,有助于更好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2)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线上利用大学MOOC提前发布预习要求:了解国家生态产业的建设过程。线下教学采用慕课堂参与讨论分析,线上学习与线下讨论有机结合

3)考核评价方案

课程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通过学生线上的预习、讨论、检测等教学过程的记录、行为学观察进行评价、反馈。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入手,从工业和农业两个角度理解我国的生态产业园建设,并进一步体会在生态产业园建设中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还要贯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学生课后表示,通过学习明确绿色发展不仅仅是口号,更要体现在实际的经济活动过程中,会在后期的工作中努力践行。

同时老师也教学相长,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完成课堂任务。在后期的教学中还会继续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典型案例,将绿色发展观与课程内容进行多方位融合。

关闭窗口

教学信息查询  

 

成绩上传查询 | 课程课表查询
考试网上报名 | 公共体育选课
学生学籍信息 | 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专题栏目  

 

尔雅网络课程
专升本工作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九江学院教务处(主校区2号行政楼)

Copyright © 2015 Academic Affairs Office Of Jiujiang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