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学院教务处

站内搜索:

 首页  作息时间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教学建设  教师发展  专业认证  劳动教育  办事指南  文件下载 
  当前位置:文章正文  

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2023-04-13  

一、任课教师或教师团队简介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团队根据课程设置分为两个:主干课程《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组和子模块《灾难现场急救与逃生》教学组。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组主要由护理学院和附属医院ICU主要人员组成,共5人(护理学院3+附属医院ICU 2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博士2人,硕士3人。教学组全部人员均具有深厚的医学背景和从事急救教育、ICU工作经历20年以上。

子模块《灾难现场急救与逃生》于2005年由主干课程《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组开设,主要是针对非医学专业学生科学普及急救公众教育,其教学人员以《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组为主(去除了ICU师资),增加了部分120系统的现场救援人员以及红十字系统的师资。目前的团队结构为护理学院3+120系统1+红会系统1人,均具有医学背景以及丰富的现场救援经验,对国内外院前急救模式和当前的救护意识形态颇为熟悉。

两个教学组的教学人员均对课程的思政改革进行了尝试,在急救的专业教育和公众教育上分别就不同的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尝试融合。

二、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急危重症护理学

课程类型

○综合教育课程  R专业教育课程   ○实践类课程

课程性质

R必修       ○选修

     

32

     

2

教学方式

○线下        ○线上      R线上线下混合式

三、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与目标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等危重患者抢救护理的一门学科,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临床主干专业教育课程。本课程的思政改革主要落实到具体的章节讲授中,将社会伦理、国家政策、价值取向、辩证思维等糅合到知识点中,加深对课堂知识与对国家社会的理解。同时该课程开设了子模块《灾难现场急救与逃生》面向全校非医学专业进行网络公选课普及急救,也以在线教学活动的模式尝试了思政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思政焦点:

(一)社会伦理、价值取向教育:引导同学在医学伦理、社会意识形态上与国家政策同心同向,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家国情怀,在本课程中,分别在院外急救、ICU重症救护等内容中,有效的糅合了知识点,教育同学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责任意识。

(二)自我修正自我批判的发展意识: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在本课程中,分别在各种急救技能操作,比如海姆立克急救法、CPR的发展等均有所体现

(三)解放思想的学术精神:解放思想是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的关键思路,不拘一格求发展。在本课程中,各种急症的处置有一定的标准,但这些标准都建立在特定的背景下的,敢于持批判的观点,既肯定现有的标准,又否定标准涵盖一切的属性,探索新的标准。AED的除颤操作以及新型腕表式除颤仪的研发就是课程的创新点。指导4名护理学生针对核酸采集管做的设计发明并申报实用新型专利就是突破。

(四)传统文化与科技发展的矛盾: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些是阻碍了科技的发展,比如针对生死的问题,这在ICU的器官捐献的认识上有了淋漓的体现。敢于修正文化劣根,契合器官供体的发展,是医学的进步,也是社会和民族进步。

(五)整体与局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医学思维:唯物主义辨识思维在生活中帮助我们争取认识世界,处理各种问题。在医学操作和各种急症的处理中,优先处理主要矛盾,本着局部服务整体的思想,就能很好的理解知识点,比如中暑、淹溺、创伤技术的应用等。

综上所述,课程采用了自主学习法、讨论法、讲授法、线上课程教学活动发放等方式,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知识点的讲解中,达到育人育德的教学目标。

四、课程思政元素与融入点

章节

专业知识点

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与方式

第一章

绪论

院前急救

国民的急救素养、家国情怀

案例说明,逐渐过渡;《灾难现场急救与逃生》的网络大讨论

120指挥系统

统一性和个体化共存

急救系统的全球布局介绍,以PPT形式做简要介绍

第三章

灾难护理学

灾难的急救原则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以梨泰院踩踏事件和512汶川事件说明灾难现场的急救原则,要求列出急救步骤的先后顺序

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灾难现场急救与逃生》的网络大讨论

第七章

心肺脑复苏

CPR的发展

自我革新

AHA协会的CPR革新,到自我革新对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性,强调与时俱进。

PPT介绍

自动体外除颤仪

批判性思维,解放思想

树立敢于批判思维,解放思想,守正创新。从AED的诞生到AED的不足,到自己团队关于AED的革新

大讨论(线上线下)

CPR操作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心跳去认识为什么要操作CPR,是否需要中断10秒做评估,这是个很辩证的过程。

Python爬虫数据支撑,案例说明

第十四章MODS

MODS的发病机制

整体与局部

强调局部系统服务于整体;整体支撑着局部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案例分析,ICU个案说明

第十八章常用急救技术

止血、气道异物梗阻

学术与政治的矛盾、主干思维

强调主次关系、止血的重要性;强调气道异物梗阻的核心问题和解决方案,以此来衍生核心矛盾的重要性;同时派生出海姆立克的生平,介绍学术与政治的关系,帮助培养良好的科学探索观念。

PPT介绍

 

五、代表性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案例一:CPR教学案例

CPR是急救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专业急救教育还是公众急救教育,CPR操作成为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但CPR绝不仅仅是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还应该从本质上去认识为什要操作CPR,怎样操作才规范,以辩证的思维去认识CPR操作的流程,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操作范式(溺水CPR就不一样)等等。尤其是现场AED操作,更凸显了核心矛盾的重要性和批判性思维,强调了现代医学的更新发展和与时俱进。

1.教学流程

2.具体实施

(1)案例引导

2019年云南昆明一个护士路边救人的案例,播放视频,引入两个问题:这个中学生到底该不该做CPR;如何正确的操作CPR。这里强调这个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同时强调社会意识形态与科学操作的矛盾,引导正确的价值导向与对待事务的看法(思政改革)。

(2)心跳骤停的概念

必须解释清楚何为心跳骤停,以及4个类型,临床表现以及发病原因等。强调室颤才是心跳骤停的主要类型,强调心跳骤停的主要危害。衔接一下现场急救的意义。

关键问题就是全身血液停止流动,陷入缺血缺氧的状态。这是主要矛盾。

首当其冲的受害器官是大脑,这也是主要矛盾

解决主要矛盾的方法就是:让血液被动流动起来,徒手按压

这里突出的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思政改革)

(3)心肺复苏的发展史

我国心肺复苏的记载记录

国际心肺复苏的发展轨迹

AHA复苏指南的诞生

ABC---CAB的转变

能否现场徒手复苏后直接成功复苏,这是个认识问题。

5CPR的现场复苏是否需要评估?

CPR的发展演变,尤其是ABC---CAB的转变可以看出医学科技的发展是个自我革命和自我修正的过程,AHA复苏指南每5年更新一次就是为了保障所罗列的标准能够契合当下医学的发展,这符合了事务的自我革命自我修正的道理(思政改革)。

AED的出现和列入了CPR操作中,也是一大革命,但也有弊端。目前的AED并不能很好的解决现场尽早除颤的问题,研究开发腕表式除颤仪才能真正的做到第一秒除颤,这是颠覆性的心脏疾病的急救革命,这也是解放思想,批判性思维的体现(思政改革)。

5CPR的现场复苏是否需要评估?这是对现有标准的否定,也体现了对某个事务的肯定与否定的关系,既要肯定,又要否定的辩证关系(思政改革)。

(4)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

ACLS中首先需要操作的就是给氧,请注意,这里给的是纯氧,不超过2个小时。从医学角度出发,纯氧吸入是禁忌的。但在患者ROC后,是强烈推荐给纯氧的。这和我们传统的理解是相悖的。如何权衡一项医疗操作的利与弊,如何做取舍,是一个综合矛盾的解决问题。这里需要培养大家的全局思维,如果从人的整体来说,甚至可以说是战略思维。当某个干预措施带来某方面的伤害,但却能服从大局,有利于整体进程的推进,还需要评估被牺牲的某个方面是否可逆,是否是关键性的。这种辩证医学思维格外重要,尤其是在处理MODS中。

3.思修结合

现场操作CPR是个与死神赛跑的争分夺秒的急救过程。在操作过程中,最能体现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观。对于心跳骤停的人,是否及时出手相救非常重要。这里要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号召做第一反应人,而不是围观。同时还要正确处理价值观与科学操作的冲突,要尽可能两者兼顾,而不是夸大了宣传而忽视了科学性。

CPR操作的发展演变就是活生生的科技发展史,也符合了我们党的不断自我修正的发展历程。5年更新一次的做法,更能体现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

解放思想、增量创新是改革开放精神的精髓所在。而除颤的进展,从医疗专业的除颤到AED的现场应用,以及我们对AED的部分否认改进研发等,都能体现这种批判性思维。

CPR介绍中,有两个问题必须涉及:每5CPR的现场复苏是否需要评估;能否现场徒手复苏后直接成功复苏。这两个问题也牵涉的对事物的认识问题,即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是被动恢复心脏泵血功能,而能不能徒手恢复,中间要不要间断,就需要论证了。


 

 

案例二 急救技术教学案例

创伤的现场急救技术有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到底先实施哪一个,就显示了现场救援的轻重缓急。任何急救场景,都是以生命体征的维持、生命器官的支持为主,然后院内才考虑综合急救和各个系统的维护。这是原则和基本点。在急救技术这个环节,基本点不能变,其他可以灵活应变。凸显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在气道异物梗阻的技术讲解中,环甲膜穿刺作为终极操作,能够挽救伤员的姓名,但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毫无认知,甚至害怕操作。从根本点出发,理解为什么要执行这项操作,以及操作后对身体的影响,然后过渡到创新发明建议穿刺装置,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解决核心矛盾的过程。

1.教学流程

2.具体实施

(1)线上部分

1/加州大学气道梗阻事件:2017年秋,美国加州大学医学年会如期举行,会议间隙,在旋转餐厅用餐的一对年轻情侣突发发生呛咳,男方迅即转到女方身后,采用经典的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施救,1分钟后,女孩倒地,脸色开始转为青紫色。此时,参会的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教授冲过来,用餐刀纵形分开甲状软骨周围皮肤约1CM,然后刀柄钝性往两边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把签字笔笔芯去掉,笔筒两端打通,用尖锐部分轻轻插入环甲膜约0.5-1CM,然后用参加轻轻固定。

2/将案例发布于课程平台(问卷简答模式),收集讨论意见。设置为2天时间,奖励3个学习积分。

3/学生开始在课程平台学习章节视频,并参加章节测验和章节讨论。针对讨论答疑。

4/最后在问卷简答模块开展同学线下操作评估和案例总结。

5/发布线上学习活动:签到/评分系统/小测验/问卷(单选题)/作业。

6/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利用平台问卷简答的方式进行反馈解答。

7/通知有关线下操作事宜。

(2)线下实践

1/红十字会老师通过一个案例演示如何操作创伤5大基本技术。

2/分发教具,学生自由分组训练5大技术。

3/屏幕循环播放教学视频。

4/随机挑选5组同学进行技能操作测试。

5/组织同学填写救护员证表格和照片。。

6/课程平台案例分析和环甲膜穿刺颜色(利用模型人)。

3.思修结合

创伤是目前社会上最常见的损伤,针对创伤的处理方式往往和人们的惯常思维相背。比如传统中医的掐人中,并不适合出现在应急场合。还有民间的流鼻血止血方法,也是值得商榷的。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方法看待这些问题,不是一味的否定中医,而是看在什么情况下应用中医。现场救护讲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该根据当时的情况和条件来选择处理方法。

任何的现场救护不应该夹杂政治因素,香港理工大学暴乱事件中的伤员,也应该得到及时的处理,人道回复其健康状况后再进行政治审判。同时,我们应该清除,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我们国家空前团结稳定,这正是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必要环境。

4.活动图片

 

五、教学反思

通过部分内容的思政元素的分析和融入,感觉在专业知识的讲解过程中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就必须抛弃传统的授课方式,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目前体验比较好的思政教学模式有情景再现、角色扮演,其次就是线上线下的大讨论,然后还有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学生分组讨论等,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熟悉往往是在课后,而课堂上基本就是对社会问题、思政问题的头脑风暴了。

解放思想、推陈出新是医学思维养成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引导学生不单要熟悉各个知识点,还要以各种辩证法的思维去提出针对每个疾病的解决方案,可能涉及到的现代跨学科技术的应用等,这些对于现代医学教学非常重要。气道异物梗阻的简易穿刺装置、腕表式除颤仪等就是在这样的情急下出现的。

关闭窗口

教学信息查询  

 

成绩上传查询 | 课程课表查询
考试网上报名 | 公共体育选课
学生学籍信息 | 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专题栏目  

 

尔雅网络课程
专升本工作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九江学院教务处(主校区2号行政楼)

Copyright © 2015 Academic Affairs Office Of Jiujiang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